傳真:0317-3848988
手機:13722750666 張先生
13931716988 王先生
18631766188 劉先生
郵箱:hybl188@163.com
網址:www.quotestoliveby4u.com
地址:河北省河間市黎民居常召莊工業區
湖湘酒器文化的發展
酒,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風格,承載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歷史。而作為盛酒的器皿——酒器,則在酒文化中扮演著的角色。陶瓷酒器能與繪畫、書法、雕塑等藝術形式融為一體,具有的可塑性和藝術欣賞性,能充分表達設計師的構思和立意,確切反映酒文化的內涵,使人們不但能夠通過味覺感受酒的韻味,還能通過視覺精神層面的享受,所以自古以來陶瓷酒器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厚愛,陶瓷酒器的設計是包含著一代又一代藝人的智慧巧思,是對酒特色和酒文化的具體視覺體現。
早在新石器時期,居住在長江中游地區的古人(現今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)就學會了制陶工藝,逐漸制作出造型簡單古樸的盛放酒的器皿,如罐、甕、盂等。
到了商周時期,隨著釀酒業的發展和青銅器制作技術的提高,青銅酒器達到鼎盛,形制豐富,變化多樣,有尊、壺、瓿等。象尊出土于湖南醴陵,其形象寫實而生動,象身有商代常見的以云雷細紋作地的夔紋、饕餮紋;象的額、鼻端飾有小鳥。鳥類停棲在大象的頭、背上是現實中常見的現象,這些陪飾不僅使象尊豐富生活氣息,也增加了象的生動性。象背有橢圓形尊口,象腹中空以盛酒;象鼻高高卷起,中空以斟酒,即實用又在造型上突出了象的生理特征,是一件藝術性較強的商代青銅盛酒器。
春秋戰國時期以后青銅酒器逐漸沒落。湖南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盛酒器“卮”,有用竹子制成的,其三足雕刻成獸蹄狀。
兩漢和魏晉時期,漆制酒器盛行,形制與青銅酒器類似,有盛酒和飲酒器具,常見的飲酒器具有漆制的耳杯,長沙馬王堆出土近百件耳杯。
隋唐時期出現了陶瓷酒器,執壺是其中的一種,長沙銅官窯出土的瓷執壺上有“陳家美春酒”、“酒溫香濃”等銘識。唐代的執壺酒器稱作酒瓶或酒注子。
創燒于唐代的長沙窯是青瓷窯場,興盛于唐代中晚期,宋代逐漸沒落(文獻中少有提到宋代以后的長沙窯瓷器)。長沙窯燒制了很多執壺,它創造的釉下彩和釉中彩工藝,對后來宋代的鈞窯以及元明清時期的釉里紅、豇豆紅、郎窯紅等銅紅釉瓷器的誕生產生了重要影響。長沙窯創造了融山水、人物、花鳥及詩文于一體的陶瓷酒器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“春水”詩文壺上的“春人飲春酒”,即表明壺的功用,又說明所飲的酒類。
長沙窯燒制的碗和盞也是彩繪、詩文較多的一類器物,窯址曾出土書有“酒盞”、“國士飲”、“美酒”等銘識的瓷碗。碗、盞是當時飲酒用的器具。長沙窯燒制的竹林七賢罐繪有人物、并題有“須飲三杯萬士(事)休,眼前花撥(發)四技葉,不知酒是龍泉劍,吃入腸中別何愁”的詩文,可見這種罐是儲存酒的酒罐。罐是唐宋時期常用的用于儲存酒的器物。長沙窯的彩繪和詩文瓷器酒具將繪畫藝術與陶瓷工藝結合起來,為陶瓷酒器賦予了文化內涵,并在程度上表明酒在當時已經上升到文化層面。
元明清時期,湖南窯燒制的精美陶瓷如白瓷、黑瓷和青花瓷器物的數量較少,存世的有代表性的陶瓷酒器。